29
Oct
2014

谢衣锦书

(谢衣的主题曲《山高流水》收录于专集《在水一方》,其音哀而不悲,如宛转如泓清泉自远古徐徐淌来,暗示着这个不平凡人曲折的一生)


    最近抽空看一下《古剑奇谭二——永夜初含凝碧天》的剧情,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谢衣。

    谢衣,生于北疆,少而敏,师从沈夜,身怀绝顶偃术,为人却十分亲善随和;顶峰造极已经能够造出与真人几乎无异的偃甲人,却对生命怀有无比敬畏之情,是主角乐无异苦苦追寻的人。


    “生命至为灿烂至为珍贵而又永不重来,万望敬之畏之珍之重之……”


    谢衣禀赋迥异,万里挑一成为了沈夜的弟子,通过自己摸索,偃术成长迅速,不久之后就连师尊沈夜也不得不承认偃术一方面不及于他。沈夜能相中谢衣,不光因为其才华出众,更因为其有一颗普济众生的心。早些时候,沈夜曾问谢衣:“你学习偃术是为了什么?”,谢衣的回答是:“为了让族人过得更好一些”,这让沈夜颇为惊喜,因此沈夜是非常喜爱这个徒弟的,心里早早就定下了日后要将大祭师的位子传让给他。


    “我生于一苦寒之地……因为气候恶劣,我们族中有许多人罹患恶疾,病痛缠身,盛年夭亡。自出生起,我日夜目睹的,便是如此景象……大家都太可怜了,所以我自小便想,有没有一种方法,能稍微帮帮大家……”


    但天意弄人,在对待关键问题上,道不同不相为谋,双方各执己见以致最终分道扬镳。事虽如此,谢衣仍对其恩师的怀有感激崇拜之情。而沈夜也多次表达出了惋惜之情,曾多次质问谢衣“可有半点悔恨之意”,然其心匪石,不可转也。即便如此,在沈夜的心中,谢衣仍然是其值得骄傲的弟子。


    "我师父——他是个异常出色的人。无论修为、智谋、胆识亦或担当,与我看来,即便时至今日,仍不作第二人想。就如这高天孤月一般……遥不可及、如冰如霜,却又独自照彻漫漫寒夜……"


    为了证明自己道义,此时的他独自踏上漫漫旅程,隐名埋姓,寻找线索,最终还是在茫茫大漠中被沈夜捕获。按照沈夜的作风,这种背叛行为肯定要谈诛灭九族的,但最出于师徒之情,没有杀他,只是抹去了他的记忆,作为活傀儡重新培养,终于这次对他忠心耿耿,只是这早已没有了人心的忠字,还能算是忠吗?此时沈夜不知作何感想:做为师尊,他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爱徒死去;但是作为流月城掌门人,他又不得不对他进行就地正法。人生有时候真的就是一个矛盾体,不是吗?将谢衣做成活傀儡也许是他能想的唯一办法,这在傍人看来是多么的惨忍,是非对错在这里又有谁能说清楚呢?为此,他愿意背负一切。


    余毕生所求,不过穷尽偃术之途,以回护一人一城。惜而天意弄人,终究事与愿违,如之奈何。”


    真的谢衣死后,代其行事的都是其制做的人工智能版偃甲谢衣,偃甲谢衣小隐隐于野,潜心研究偃术,同时帮助村民修建水利,其盛名可谓家喻户晓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与主角乐无异相见了。就这样成为了无异的恩师,主角乐无异儿时萍水相逢的恩人终于站在了他眼前,那真是幸福快乐的一段时光:谢衣做的难吃的饭菜,对无异的传道授业、答疑解惑;日间大家的欢声笑语、把酒对饮,夜晚的窃窃私语,我想对每个傍人来说都是值得羡慕的日子。虽然此时的谢衣只是个机器人,但其暖意便犹如三月的春风,迎面吹来。如果说此时的偃甲人只是真正谢衣的一个背影,那么真正的谢衣将如天上的繁星一样遥不可及。


    “有朋自远方来,也该以真面目相待——在下偃师谢衣,见过三位小友。”


    “世界万物皆如梦幻,终将湮灭散逝,即便你我也不例外。就趁着这留驻于世的短短瞬间,玩个尽兴罢。”


    但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,在一行前往西域的途中,偃甲谢衣被沈夜捕获,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偃甲谢衣为了保全大家牺牲了自己,恐怕其在临死前也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个机器人,但如果此时是谢衣,他肯定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。

    之后,无异等人遇到了只剩下躯壳的傀儡谢衣“初七”,这个未归的异乡客,就是明月沧海中漂泊的一叶,冻泉寒,冰下咽,雪上人衣,为客多年餐风露,应谢人间,一隙容身处。在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后,他迷茫了,此时恐怕对他来说,他唯一可能信赖的人就是制造出了他的沈夜,他活在世界在的唯一信念就是主人沈夜的命令,“是的,主人”是他最多的台词。“初七”倒底是不是谢衣,他身上折射出的谢衣的影子,脑海里萦绕谢衣的记忆,使他不知所措,面对乐无异的质问,他只能以“我不是谢衣”来辩解,可他破坏只有谢衣才能破坏的偃甲,使出只有谢衣才能使出的招数,带着谢衣的面容,如果他不是谢衣,那么他又是谁呢?

   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曲折之后,于巫山神女墓中,这个”不是谢衣的人”,这个“迷失在沧海中的人”仿若找到了自己的最终归宿,于最后的紧要关头扔出他的“忘川”,用剑柄顶出了乐无异,而自己却深葬于墓中,自时的他,终于迎来了永远的安静。

    话至此时,真正的谢衣竟却从未正式登场,浮光掠影一般,其身影影绰绰,徒留无限思量。

    我们能只能通过谢衣的三个背景——回忆中的谢衣,偃甲谢衣,初七——去了解他、认识他,也许这只是冰山一角,亦或管中窥豹,但对于我们来说来已经足矣。他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样,那么耀眼,却又那么遥不可及。自小便有感于族人苦难的他,对生命产生了无比的敬畏之情。的确,生而不易,因而更加爱之、敬之、重之。虫蚁轻雀,皆为活物,何况人?一生所为,五感七情,实在无法度量,更不容举手之间便随意定人生死。 死物能重塑,唯有生命最是奇妙无量,无法复制,永不重来。

    纵观谢衣这一生,当真是没有虚掷一日。以自身之力造福无数生灵,以自身之道温暖人心。穷尽偃术之途,不过回护一人一城,造福苍生万代,正因此心,成就了谢衣的一生。然而……那个做饭难吃,会胡搅蛮缠,喜欢折腾各种稀奇古怪事物的有趣青年;那个和善温柔指导后辈,为百姓造水车,为人沉着冷静,气吐不凡的偃术大师;那个独自站在院落仰望天上明月的羁旅思乡客……终究还是远去。


——再也见不到了,谢衣……
那么鲜活真实,触手可及的灵魂。
有些人,自此一别,已是一生……
与徒弟,亦师亦友,可惜终究没有多余的时间能留给他。
与沈夜,亦徙亦友,可惜终究道不同,不相为谋,分道扬镳。
为徒弟,折返黄泉路,只为替他点亮一盏心灯,驱散那无尽的黑暗。
为故人,孤身一人守候在黄泉路上,只为替他撑伞,遮蔽那漫天飞舞的寒雨刺骨。


“呵……谢衣,你真是个有趣的人啊……”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草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关爱自己的徒儿,为人师表


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华月流照君


上一篇:2014 北京ArchSummit总结 下一篇:Op. 255 No. 15

评论列表:
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