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话题还得从最近热映的《泰坦尼克号3D》版开始。网上有一股言论,说“十五年前看时,被这惊天通地的爱情故事感动得一榻糊涂,而现在却觉得是一个男屌丝把一个白富美给骗到手了“。
网上胜传的关于3D泰坦尼克号的观后感
正如漫画出反问的一样,是15年的经历让我们产生了不同的看法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“人的根本属性”是社会属性,也即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,我们的成长就是不断地与外界介进行能动交互的结果,而这个外界或多或少的都影响着你我的思想。就拿上面那个例子来说吧,15年看泰坦尼克号的朋友们那个时候一般都在读书(鄙人那时念小4年级),所接触的人与社会关系都比较单纯,因此自己的社会属性也仅仅是学校、同学与老师。而15年后,那代人几本上都走上了社会,受“屌丝”、“白富美“与各方生存压力、思想潮流的影响,即便是在同样的影片下,一个时代(一般认为20年为一代)也足以让人们产生不同的意识,除非是觉醒者,谁也无法抗拒这个事实。
人类意识与社会
15年前与15年后的《泰坦尼克号》并不是一个个例,我记得我小时候外婆给我说,那时候女生择偶标准是”三转一响“,最好是工人,而到了我母亲那个年代则成了”新三转一响“,最好是司机,而现在就不用说了吧,大家都知道了。
网上流传的关于现代未婚女性的择偶标准,你信吗?
不难看出,每次一择偶标准的改变都反应着当时的时代的特征,而人的意识也随之改变,也就是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,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,这就是哲学讨论的根本问题,物质与意识,谁才是第一性的问题。
因此没有绝对独立的意识,所有的意识都是由物质引出的。外界环境对于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,大山里的孩子什么为穷了几代甚至几十代都没有改变,而发达的成市都有着便利的交通与信息传递?有一句经典名言说道“在你身边没有一栋高楼立起之前,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么渺小”。确实如此,在大山里,每个人都大同小异,也不知道外界的情况,所以受环境影响他们的思想难以跳出那个圈子,他们身边没有“高楼”,对自己的“平房”也没有感觉什么奇怪,就这样一年过去了,十年过去,几千年就这样过去了,没人会在意自己的生活。而交通与信息发达的地方,信息交换速度非常快,人们的意识快速地变换着,就像人脑里的神经网络一样,第一次交换都是一次更新,就是一次思考。思考得越多,就越能发现社会现象之后的秘密,从而跳出自己周围环境的影响,进行更多的探索。也就是说,信息是环境影响力的承载者,环境通过信息影响人们的意识。当你无法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时,你可以通过获取信息的方式来间接改变它。我上个月与我校的一个学弟做了一次简短的沟通,他是我院的学生会主席,保送到了浙大继续深造,与他沟通我发现,他的信息源出奇意料的广,上至我的06级的情况,上至他们09级,甚至10级的同学的各事,比如哪些出国了,如何出出去的,哪些找工作的,如何找到的,他都一清二楚。正是这些信息的获得,使他清楚地认识到了他身后的神所制定的规则,使他在现有的规则下游刃有余。正如我前面的文章说的,想成为成功者,你就要搞清楚现在的神是谁,他制定的规则是什么,也就是正确认识你周边的环境。
需要注意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同时认为,虽然物质决定意识,但这个过程人是能动的接受的,也就是说,同样的外界信息,不同的人会有着不同的反应。而这个能动的过程,一方面由他的思维能力、倾向决定,而另一方面与其以往的认识沉淀有关。
所以现在我在了解一个人的思维的时候,我都会把他的认识程度与他所处的环境联系起来,很多事情就不会觉得奇怪与惊呀了,比如有些人甘愿当小三之类的。总结一下:不同的时代,人们都有不同的意识,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能动反应,要想清楚的看清这之后的秘密,你就得获取足够的信息,才能看清现像之后的规则,向成功者或觉醒者迈进。
评论列表: